2015年8月21日,吉林大学地下能源与废物处置研究所在理化楼457会议室召开了2015年第六次学术交流会,来自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的郝术仁博士做了题为“不同地应力条件下二氧化碳注入力学效应研究"的专题学术报告。会议由那金博士主持,研究所全体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初始地应力场对于CO2地质储存中盖层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CO2的最大可持续注入压力。另外,在不同的地应力条件下,CO2注入后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应力重分布,从而对地表变形、CO2运移和储层的破坏形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郝术仁博士通过设置不同的初始地应力场(张拉型地应力、挤压型地应力、三向等应力)条件,探究不同地应力场条件下CO2注入后对地表变形、应力分布、CO2运移以及储层破坏形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地应力场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水平地应力越大,注入后CO2增压越大,且引起的地表位移越大;初始地应力分布对于CO2的运移无明显影响,但是流体压力随着水平应力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初始地应力场条件下盖层可承受的CO2注入压力不同,对于张拉型地应力和等向地应力条件,在模拟期内,盖层保持稳定,而对于挤压型地应力条件,CO2的注入导致盖层底部发生剪切破坏,但上部仍保持完整。
研究所全体同学针对汇报内容就CO2注入后储层的力学响应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次学术交流,研究所同学对CO2地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力学响应问题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
2015年8月24日
供稿人——袁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