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吉林大学地下能源与废物处置研究所举行了201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答辩委员会由许天福教授、曹玉清教授、曹剑锋教授、王福刚教授、王凯军(高级工程师)和于景宗(高级工程师)老师组成(答辩秘书姜珊),王凯军(高级工程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我所研究生高振凯、杨冰、李佳琦、卜繁婷、田辉五位同学就其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进行了答辩。
田辉以“辽阳—鞍山地区典型区域地面沉降现状及其机理研究”为题首先进行答辩。论文利用短基线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辽阳—鞍山地区2006-2010年的ALOS -PALSAR雷达数据和GDEM数据进行了解译和分析,得到了研究区相应时期地面沉降范围、沉降速率等参数,并发现了首山和西马峰两个典型地面沉降区。结合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分析了研究区地面沉降成因,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高振凯以“均质孔隙介质中非均匀渗透的定量化研究”为题进行答辩。论文通过室内水动力弥散实验,明确了中砂与粗砂均质介质中非均匀渗透过程的客观性,分析了非均匀渗流的时空演化特征;构建并验证了非均匀渗流的校正函数并将其耦合到水动力弥散模型的解析解中,为非均匀渗流条件下溶质运移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冰以“水—岩相互作用对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为例”为题进行答辩。论文选取研究区上古生界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和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碎屑岩储层为海相和陆相油气储层的代表类型,运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评价了水岩相互作用对油气储层孔渗的影响。其中,对于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了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孔渗的改造,以及白云石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李佳琦以“基于示踪技术的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裂隙连通性及导热性评价”为题进行答辩。论文选取松辽盆地莺深井区深部营城组流纹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示踪实验结合数值模拟,定量评价了岩芯尺度裂缝连通性和热交换面积。通过场地示踪数值模拟,结合生产井处示踪剂突破曲线,评价了不同注水井和生产井间的连通性和导热性。研究成果对增强型地热系统人工压裂效果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卜繁婷以“储层内部小断层对CO2空间分布及储存量的影响研究”为题进行答辩。论文以鄂尔多斯CO2地质储存示范区的石千峰组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储层内部小断层对CO2地质储存的影响研究。从断层的孔渗物性特征和水岩作用方面,系统分析了断层对CO2空间分布和储存量的影响。通过对比石千峰组地层系统与区域盖层系统在地质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性,评价了区域盖层的封闭安全性。成果对研究区CO2地质储存监测数据解译及储存量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位同学在整个答辩过程中,论文主要内容宣读条理清晰,研究结果正确合理,问题回答准确。答辩委员会对他们的论文质量及答辩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建议授予杨冰、卜繁婷、李佳琦、高振凯硕士学位,授予田辉工程硕士学位。
最后,研究所所长许天福教授祝贺五位同学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同时也希望他们日后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更大成绩。
导师许天福与硕士毕业生 导师王福刚与硕士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与答辩委员会
供稿人:李凤昱
——2015年6月3日